扬诗性教育之帆 走特色美育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诗歌艺术节·班级诗歌朗诵大赛参赛节目——《预言》 机器人社团参加“全国信息化应用展览”现场

    2017年11月18日,在中国教育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举办的学校美育论坛上,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淄博四中”)校长刘绍华作了有关打造“诗·美·课程”特色美育文化的典型发言,阐述了淄博四中美育办学的教育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淄博四中不断整合学校办学理念,挖掘“诗性教育”的美育内涵,将以“诗·美·课程”为基本元素的特色美育文化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形成了以“尊重学生情感”为价值核心的多元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努力构建了“文明、进步、多元、和谐”——大美育格局下的教育文化生态。

    “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性教育”的缘起和坚守

    2006年春天,中国作协诗刊社将大型公益活动“创建诗意校园——春天送你一首诗”朗诵会引进山东省中小学校园,淄博四中成为首批参与学校。

    “吟柳风泉韵,诵花样年华”。12年来,活动由开始的少部分师生参加、表演性质的朗诵会,发展为全校师生参与的文化盛宴——“校园诗歌节”,内容包括了原创诗歌评选、“每日一诗”班级集体诵读、班级朗诵大赛、诗人学者“沙龙”、诗意校园创建等系列活动,每年的四五月间举行,持续一个月。12年中,“诗和远方”成为我校教育办学内化于心的不懈追求。截至目前,先后有包括食指、雷霆、梁小斌、吴思敬等50余名全国著名诗人、朗诵家和评论家走进校园,与学校师生互动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福春教授在朗诵会现场这样评价:“一个富有诗意的校园精神,一定会培育出具有高尚情怀的生命。我两次参加淄博四中的诗歌节,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淄博四中12年坚持不断,把传承诗歌文化与诗歌育人作为己任,这在全国范围内的校园诗歌文化建设中,极为罕见。”

    12年坚守,学校的诗歌节由一场单纯的文化活动逐渐转变为学校美育的主题教育实践。“以美育人”也成为学校设计每一届诗歌节的出发点。在主题设计(如“以梦为马,诗趁年华”、“叫醒太阳”“问道·传承”)、篇目选择(如《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美哉,诗经》《大漠敦煌》等)上,无不融入着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一带一路”国情教育等时代主题,回望历史,关照现实,体察心灵,诗歌节延伸着校园美育的每一根触角。

    随着素质教育和国家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学校没有将脚步停留在校园活动的组织上,而是不断彰显办学追求上的个性和特色,将视野聚焦到学校的文化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诗性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理念。我们认为,“诗性教育”是一种关注心灵、关注情感、关注生命的人文教育。“尊重学生情感,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精彩”,成为学校“诗性教育”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在学校美育上,更是从活动开展走向了以“诗·美·课程”为基本元素的“诗性美育”校本课程构建,为学生开启了一方诗意的天空。

    建设美育课程,努力打造“大美育”格局

    2012年起,淄博市加大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力度,出台“淄博市教育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美育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大美育”格局的构想。学校以此为契机,总结整理前期美育工作,形成了“以‘诗性教育’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课程与活动融合,校内与校外互补”的美育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多元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和“大美育”的教育格局。

    一是打造特色美育课堂。艺术课堂是学科美育的主阵地。在开齐开全艺术类课程基础上,学校对发挥艺术课的美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索。特别是美术课,打破教材约束,开设“鉴赏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实行选课走班教学。课堂上,国画、彩陶、剪纸、纸雕塑、篆刻、漫画、扎染等美术教学模块与学生“亲密接触”,激发了学生们的艺术热情,“我们今天有美术课”成为学生的热切期盼。目前,我校艺术课模块教学日趋完善,成为地区的典型。

    学校注重美育的各学科渗透,积极开展学科美育课堂实验。如生物组注重提炼和挖掘教学过程中的隐性审美因素,开展生物诗词创作、课堂实验情景体验、生物建模比赛等,运用形式多样的美学手段将美育融会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感受生物科学之美。为推动生物学科美育的常态化和深入化,组织生物组教师编写《生物美育课程指南》,充分挖掘生物学科美育内涵,带动了所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美育研究和实践。

    同时,学校不断深化美育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空间,只有不断拓展学科美育教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负载美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学校引导各学科着重探讨学科美育研究的目标、美育教学的基本策略、评价标准、审美素养和审美创造能力培养,《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高中生在机器人活动中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高中语文理性思维写作类型化训练课程研究》等先后获得淄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不断实现从课堂美育渗透到“课程改革”的美育思想飞跃。

    二是开发特色美育校本课程。2012年以来,学校不断梳理整合原有的校本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性美育”课程。课程设置为知识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两大类。知识性课程结合高中语文,开发“诗歌赏读与创作”“诗歌朗诵指导”“中国古代的诗性智慧”等校本课程,并将其设定为选修类必选课,授课时间贯串高一学年,由语文科教师负责实施,高一学生全员参与。

    活动性课程即校园诗歌艺术节,每年四五月间举行,学生全员参与。以“原创诗歌写作”课程为例,在知识性课程——《诗歌赏读与创作》开设基础上,围绕每届诗歌节主题,开展原创诗歌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印刷成册,优秀作品推荐到《诗刊》等刊物发表。课程设置以来,每年征集原创诗歌稿件近1000首,学生作品在《诗刊》杂志发表20余篇,相当数量的作品在各类媒体刊物发表。

    同时,以校园诗歌节为中心,学校不断搭建“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明礼仪月”、学生社团等系列活动平台,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三是传承本土文化,积极开发校外美育资源。我校位于齐文化的核心区域,学校整合齐文化的精华,开发“齐文化精神解读”“走进齐国历史名人”“齐风雅韵:齐地古今文学作品选读”等系列校本课程。学校所在地——淄博市淄川区,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围绕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开发“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话说聊斋奇女子”“聊斋俚曲欣赏”等聊斋系列校本课程。另外,开发了“知我家乡,爱我家乡”——“雪沫乳花浮无盏——鲁青瓷文化”“历史上的淄博名人”“淄博陶瓷的历史”“淄博民俗”等系列课程。

    为推动校外美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历史博物馆、淄川区蒲松龄纪念馆、淄博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等相继成为学校的美育基地,为美育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加快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探索。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成立学生社团50余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取向、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每两周一次举办“社团活动日”。“星空”文学社、“热冰”小说社、“云之沫”诗歌社、话剧社等文学社团各自创办了《星空》《热冰》等社团期刊。目前,比较活跃的如辩论社、话剧社、机器人社、文学社、朗诵社等近30个社团进行了课程化探索,朗诵指导课程、话剧表演课程、辩论技能与思维训练课程、机器人制作与创新教育课程等,不断实现了美育课程的多元化拓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伴随着社团活动尤其12届的诗歌节,众多学生爱上了文学和朗诵,考入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尤其创新教育课程不断获得突破。学校机器人社团两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信息化应用展览;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勇夺机器人足球全国冠军;第15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4人夺得恩欧希创新大奖、31人获一等奖。鉴于学校在历届“NOC”活动中成绩突出,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邀请我校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用诗意拓展教育的晴空,让尊重引领学子的个性。淄博四中通过学校文化引领美育,通过学科课程改革美育,通过艺术体验践行美育,通过综合实践提升美育, 坚定行走在特色美育的探索之路上,不断追寻着教育变革中深化素质教育的可行路径。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校长 刘绍华)